广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沛宝出行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http://m.39.net/pf/a_7497572.html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阳光无限,一起旅游

出行

文/王沛宝

提到出行,人们自然会想到道路和出行工具。现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不用说,这个段子就是对前些年出行、通信、取暖及治安的恰当概括。

小时候,很少出行,去别的村或县城也是偶尔一两次,因此那时觉得世界也没多大。春节过后,就去拜年,本来直系亲戚也不多,姨姨住同村,拜年很是方便,唯有姥姥、舅舅是加斗乡西姚疃村的,拜年就得出村,这就须出行了。从我们村去西姚疃村,我们走蕉山的八角地村向南走,穿过壶流河,再向南走不远的路,就到西姚疃村了。我们走的路是小路,出行的工具也就两条腿,当时人们给两条腿形象地起了个别名——“11号”。好在壶流河河面不宽,拜年又恰逢冬季,河水已结了冰,过壶流河不是多大的难事。如遇夏天,又有急事,必须去姥姥家,过壶流河就得挽起裤子,深一脚浅一脚淌着河水过,尽管河水不是太深,但裤子还是经常会被水湿了。我很小的那几年,知道俩哥哥要给姥姥拜年,我前一天晚上就睡不好,早上不用父母叫,就会早早起来,生怕俩哥把我甩了。他俩怕我年龄小,走不了路,给他俩添累赘,想着法子不领我,我就信誓旦旦的向他俩保证:自己走,不用背。去时,尽管走的我腿又疼又酸,但我还是信守誓言,坚持自己走到姥姥家。回家时,我就没那么乖巧了,我知道他俩也不会把我丢在半路,才出了西姚疃村,我就坐在地上不走了,于是,他俩只好轮流背着我回家。

上小学时,听说县里开公审大会,我就缠着父亲要去看。我家距县城5公里,这是指走大路,那时的大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路面只是垫了一层砂子,难走极了。我们村去县里有一条小路,是从村南的地里向西南斜走,从县城东的五里铺穿出来,再走一段大路就到了。父亲领着我走小路,小路是比大路近些,但比大路更难走。我们开着“11号”,一路上跨水渠,迈地梗,跌跌撞撞,总算走出小路,踏上大路。从东面的大路进县城,必须过木槽涧,那时,木槽涧也没有桥,一上一下两个大陡坡,遇到雨季,过木槽涧是特别危险的。就这样,到了县城,我的浑身就像被抽了筋似的,腰酸腿痛,口干舌燥,狼狈极了。

这次去县城看公审大会,是我那时第一次去县城,也是最远的一次出行。

年,我上了邻村的初中。到了村北的桥,走沟里有一条小路直通学校,这时唯一的出行工具仍是携带方便、绿色环保的“11号”。上了四年初中,走了四年,早晚还可以,就数中午回家难捱了。那时早上去上学,本来就吃不饱,中午放学回家,本来就又饥又饿,还得走着回,到了家里,如果母亲已做好饭,扔下书包狼吞虎咽就吃,不管是啥饭啥菜。倘若回了家,母亲还没做好饭,我便会给母亲头脸看,并且拒绝母亲派给的诸如买豆腐、拉风箱等任何营生。

年,我考上了浑源师范。开学时,大哥和二哥送我去位于县城西关的汽车站。大哥用他才买了两个来月的自行车驮着我,我坐在后面怀里还抱着一个大帆布提包,二哥借了一辆自行车给我驮行李。一路上,颠颠簸簸,走走歇歇,我坐在自行车上还累地出了满头大汗,更别说俩哥骑车有多累了。坐上中巴从汽车站出发,沿着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缓慢前行,一路被左摇右晃的头昏眼花,60公里的路程,竟用了4个多小时。到了浑源汽车站,找到接我们的车,一看更加失望,接我们的车竟是一辆东风大卡车。于是人“货”混装,总算到了学校。有时望狐那修路,中巴车还得沿香炉台、浑源南山的便道绕行,到学校时那就没准啥时候了。

在浑源读书三年,最怕的就是开学和放假,因为出行时的路和车总是那么的闹心。去浑源读书,也是当时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中巴车。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蕉山乡的东崖头小学上班,上班前,我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上下班骑自行车往返,“11号”终于可以歇歇了。从此,我拥有了自己的出行工具。

年,我去临汾参加山西师大专科面授,出行也极不方便。从县城坐中巴先到灵丘,从灵丘坐火车到太原,再从太原换乘火车到临汾。一路上,逢站必停,走走停停,如同蜗牛爬树,慢极了。早晨从广灵出发,第二天早晨才能到达,来公里的路程,竟耗费了我一天一夜的宝贵时间。

那一年的出行,我第一次见到了铁路和火车,第一次坐上了绿皮硬座火车。

时隔20多年后的年,四弟组织我们几家去西宁游玩。我们租了三辆小轿车,从广灵用了三个来小时就直达北京国际机场。第一次去北京机场,我被偌大的航站楼搞的晕头转向,若不是四弟领着,早已找不到北了。从北京坐飞机到西宁,用了两个来小时就到了。侯机时,我还想,飞机飞行时,肯定会左右摇晃,上下颠簸。坐上后才否定了原来那幼稚的想法。坐在飞机里,听着空姐和颜悦色讲解乘机须知,享受着空姐细致入微的微笑服务,望着机外自由自在舞动着的白云,还没坐过瘾,飞机就稳稳当当地降落了。

到了西宁游玩时,四弟租了一辆7座车,无论是去日月山,还是到青海湖,尽管都挺远,但道路宽阔平坦,车辆高档舒适,方便极了。这次出行,我第一次坐飞机,不但没感觉到累,用轻松加愉快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二儿子年考入大连理工,开学时,我自驾车把他送到北京,他从北京坐动车去大连,现在的动车时速高达多公里,晚上8点发车,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第二天早上8点便到了。同样是上学出行,二儿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再也不用向我上学出行那时,颠簸受累了。

最难忘的出行就是今年5月,去西安看望大儿子、儿媳。我自驾车一路行驶在宽阔平坦、纵横交织的高速上,累了困了便到服务区休息,服务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确有到家的感觉。早上6点多从县城出发,一千来公里的路程,晚上6点多便进了儿子的楼房。

这期间,我先后去过青岛、大连、长春、云南及成都等地,出行的道路由水路到陆路再到天空,出行的工具要么是轮船,要么是动车,要么是高铁,要么是飞机,出行方便、快捷、高效、安全,实现了天堑变通途,高原出平湖的现代化交通。

现在的出行,时间可选,方式可选,路线可选,工具可选……

“出行基本靠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王沛宝,男,山西大同广灵县蕉山人。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开始玩文字游戏,自娱自乐。《怀念李文武老师》《怀念我的父亲》《童年趣事》《母校缘、师生情》《倾听母亲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等十几篇纪实性散文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完成并发表在《壶泉文艺》《微赞台》《花栖居》《广灵教育》。

《花栖居》节选

花儿和文友们的心灵栖息地……

——《花栖居》

《花栖居》

团队

顾问:抚心致礼

主编:花儿

执行主编:千秋雪

编审:

览山邀月红日

岁月如歌夭夭

天天微笑云飞扬

谭四四

制作:谭四四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姿势

《花栖居》投稿说明

万紫千红中,总有属于您的那一份美丽。欢迎将您的精彩绽放在这里。

各位亲爱的小主:

欢迎赐稿!

现代诗(3-5首)、散文诗、散文、小说、杂文、随笔,只要您愿意,任何体裁的精美文字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来稿要求:原创(首发)

来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