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动新闻ldquo文化和自然遗产 [复制链接]

1#
摄影/文字:焦维斌说及大院,人人都知道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如数家珍。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我走进了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广灵县,展现在我眼前的广灵古院才叫我知道,大院,不仅属于晋中,广灵的大院也同样足以让人自豪。要说广灵大院,不妨先从坐落在县城东北不足10公里远近的涧西说起。这是一座正在得到很好保护和得到开发的古村落。走进涧西,走进古院,我立刻就被眼前的所见震撼,并且随着行踪的延展,我又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为广灵有如此的历史遗存,为广灵筚路蓝缕的前人。过去,就广灵而言,我仅知道有座水神堂——建于明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那是每一个广灵人心中的圣地;今天,却为自己意外地走进涧西而庆幸。
  涧西,是一座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村落。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它今天干净整洁的街道,不是用卵石垒成的古堡墙,也不是依然矗立且雄风不减的的西堡门,而是那一座座古院落。以茂德堂为代表,高大的门楼,门口讲究的柱脚石,正对大门的曾经十分讲究的砖雕图案的影壁,小小天井里铺设讲究的方石,转过角门进去的三进大院,正面有过厅贯通前后,各有角门通向厢房之侧,设计之精巧,布局之合理,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各种木制雕刻的精美、各种砖石雕刻的讲究,上有屋顶垂脊的兽吻,樑檩悬替之间的木花雕刻,下有石础门墩之上的巧夺天工,无不叫人流连忘返。西堡门面西的石匾额
  这里还必须要说的是,村落的许多古迹,都留下了文化革命的印痕,在时隔50多年之后,依然无声地控诉着那场浩劫所带来的灾难。西堡门上遒劲有力的题字被毁掉了,我们只能从过去留下的拓片上看到原来两个大大的楷书“云蒸”。古院落里仿木构的精美砖雕被錾掉了,就是门楼最高处的壁画,现在也依然留存着“破旧立新”之类的墨迹,赫然在目,刺痛人心,精美的壁画早已经惨不忍睹。但叫人欣喜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地的收藏家协会和村级组织也在配合*府努力抢救着历史的遗存,最大程度恢复着古大院的面貌。遭到破坏的砖雕被錾掉文字的石匾额在古院落里建成的村史馆及其展板正在修复古建的场景天井里错落有致的方石,引领人们走进左边的拱门。悠长的村路涧西村传统的烧制陶瓷器的窑
  再往东去,因为行程的原因,与同样有精美大院留存的王洼村擦肩而过,我们一行又走进了另一座古堡——殷家庄,这里以一种别样的残缺美,向我,向每一个前来的人展示着这座建于北魏时期村庄昔日的辉煌。据传,村里有一处连环套院,九个院子呈七星北斗状分布,院与院之间通过一个小耳门相通,形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关起门来保持相对的独立。这些都强烈地吸引了我们,勾起了我们前往探幽揽胜的欲望。
  来到殷家庄,首先展现在眼前的便是饱经风霜的古戏台和古老的堡门,拱门洞上是青石的匾额,上边“殷家庄”三个大字还清晰可辨;石头铺就的村路上是车辙留下的深深印痕,还有门洞两侧展开的数米高并密密麻麻钉满了排排铁钉的堡门,都在向每一个后来者陈述着村庄古老的历史。再向北前行不足百米,一排坐北朝南的古院落就豁然眼前了。现存的三座大院一字排开,形成一条幽深的街巷,门楼的建制,墙上的灵兽、荷花等为图案的精美砖雕,门簪上镂空的蝙蝠与鱼的图案,等等等等,都在向人们宣示着这里昔日的排场与讲究。我没能进到院子里,一把“铁将*”告诉我,这里早已人去屋空。我只是透过厚重大门的缝隙窥探到了昔日大宅的一线气派,但是,仅仅这些就足已叫人震惊、叫人震撼。如果走进内里,还不知道该有多少惊喜叫你目瞪口呆。石匾大字:殷家庄石道上深深的车辙堡门门缝里的世界木雕墙檐砖雕
  如今,满身沧桑的大院墙头屋顶上,茅草长满屋脊瓦垅,正午的阳光照射过来,形成斑驳的光影,更显出许多的沧桑和落寞。面对文物罪犯为盗走大门口精美石狮子而毁坏了的青砖墙体,都使人不禁在一阵阵痛惜的同时,涌上一种忧虑。眼前的这一座座精美大院,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破坏,谁敢肯定这承载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老人还能屹立数百年甚至更久?如果它们在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手里轰然倒塌,变成一堆废墟,将来有一天,我们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先人于地下呢!所以,我不由产生了一个十分迫切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看到一个场景:广灵的古村落和大院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和很好的开发,以一种古朴,以一种典雅,以一种完整,向所有的来者展示着我们民族的古老传统和灿烂文化。门头木饰石门槛兽头石础广灵县圣泉寺
  据说,广灵这样的大院还有许多,散落在广灵的东西南北,它们和水神堂一起,默默地肩负着历史的重托,传承着文明的圣火,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直到永远。

(责编:狗尾草)

A

编者按

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

邮箱:

16.
分享 转发
TOP
2#


  自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去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年6月10日为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大同市文化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种非遗宣传展示传承活动。我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关帝庙及关帝庙广场举行,各县区也开展各种非遗宣传展示传承活动。


  


  10日上午,关帝庙广场展出了20多块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板,同时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来自大同公园79站、爱大同文化艺术团等10多家文化艺术团体表演了舞蹈《开门红》《秧歌扭起来》等,此外还有健身球、柔力球等项目的展示,我市众多市民现场观看了演出。关帝庙外,还有来自全市数十位书法爱好者进行现场书法创作。


  关帝庙内,除了一些铜器、砖雕等工艺美术品展览,砖雕工艺美术师盛向东在关帝庙武圣殿还给游客集中讲解古建筑的内涵,并现场教授游客如何做砖雕,从不同角度再现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和永恒魅力。


  据了解,从今年“五一”开始,关帝庙大戏台每周五、六、日下午献上各个戏曲剧种专场,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下午由耍孩儿剧团演出传统剧目《清风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斌祥担纲主演,让众多观众感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的魅力。


  


  10日,我市各县区也开展了宣传、展示活动,除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矿区有艺术团在平旺公园进行非遗专场宣传展演,南郊区组织部分非遗项目走进学校、社区进行互动。灵丘县在赵武灵王主题公园举办大型宣传展示活动,同时组织非遗戏剧项目进行展演,由部分非遗传承人当场献艺。


  广灵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巡回展,其中包括广灵剪纸、广灵内画、巧娘宫手工编织、石雕、泥彩塑传承人现场展示,还有广灵秧歌、广灵木偶戏展演等。浑源县组织文化工作者和县城各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深入贫困乡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巡回演出活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大同晚报记者崔莉英

本期编辑:乔风琦

觉得好的请点赞打赏小编

大同传媒全媒体介绍视频


  郑重声明: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所属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大同新闻网、掌中大同客户端、全媒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