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可以肯定地说,大同市朔州市的乡镇村
TUhjnbcbe - 2024/4/28 16:43:00

原雁北地区有十三县即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右玉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加上大同市的三个区即南郊区、新荣区、城区合成雁同地区。现今的雁北地区已经撤销,其十三县划归两市,其大同县(今云州区)、左云、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等七县划归大同管辖;以朔县、平鲁、山阴、右玉、应县、怀仁等六县成立了朔州市,简称同朔地区。

同朔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府(大同府,即原雁北、大同市)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肩背之地。”据记载,从战国到明代,这里进行过上千次战争,正因为如此,这一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县与村的取名都与军事有关。

早在战国时,赵武灵王就曾北筑长城,防御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带兵三十万,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并把战国时旧长城连接起来。以后,北魏、明代都曾动用大量劳力修筑长城。雁北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内长城经朔县、山阴、延伸到浑源;外长城经平鲁、右玉、左云、大同市、阳高、天镇,长城因土色发紫,又称紫塞,俗称边墙。

今阳高县有长城公社,大同县有边墙村,左云县有长城岭村,朔县有长城村、应县有长城沟村、浑源有长城沟村,灵邱县有东长城村,这些地名都是因在长城附近而得名。

在长城关隘及重要通道,地名都有“口”字,雁门关有十八隘口,宋代曾驻兵把守,现在,这些关口大多为村镇。

山阴县村名有水峪口、胡峪口;

应县有茹越口、马兰口、大石口、小石口、北楼口;

浑源县有凌云口,大峪口、黄沙口、西河口;

大同市有助马口、拒门口、镇川口、煤峪口;

天镇县有小磨口、榆林口、白羊口、李二口、瓦窑口、张仲口、熏窑口;

怀仁县有鹅毛口、楼子口、小峪口、大峪口;

右玉县有杀虎口、邢家口、红旗口;

左云县有大河家口、黑土口、西黄土口;

平鲁县有口子上、口前;

朔县有刘家口、林家口、张家口、西赵家口、东赵家口;

大同县有西后子口、东后子口、麻峪口。

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为了守御方便,沿长城一线及交通要冲还修建了大量的墩、台、堡。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杨博带兵击退俺答对右玉城的围困后,就曾在雁北、大同修筑墩、台九十二座,建堡城九座。墩是军事瞭望台,又称堠,明代每二里建一边墩,驻兵五人,探望敌情,如有警报,白天敲铳,夜晚燃火。

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就以“墩”作为地名、村名,如

平鲁县有新墩、元墩、半坡墩、头墩、二墩、六墩、七墩、七墩沟、小七墩、八墩、九墩沟;

右玉县有元墩子、新墩湾、三墩湾、八墩沟、十五沟、二十一、三十二、四十二(有的村名省略了“墩”字单称数);

左云县有六沟、二十边(即边墩)、安烟墩、黑烟墩、白烟墩、太平墩,榆柏墩;

大同市有元墩、三六墩子、八墩子、十三边、二十一墙、黑土墩、总高墩、庄窑墩;

阳高县有二墩,三墩、五墩、六墩、七墩,八墩、十墩、十九墩、砖墩洼;

天镇县有三墩店、四方墩、五里墩、六墩、七里墩、八墩、十六墩、二十墩、薛三墩、石嘴墩、双墩。

台是指烽火台,也称烽堠,但与墩堠又有区别。墩堠以望台为主,烽堠以报警为主。古代报警有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夜晚举火,因烧烟时常用狼粪,所以又称狼烟台,村名以“台”取名的

右玉县有四台沟、台子村;

左云县有二台子、三台子、三台边、台子山、八台子、元台子;

大同市有二台、高向台;

大同县有五里台;

阳高县有十里台、沙河台、八里台、大墩台;

天镇县有金家烟(即狼烟台)、白家烟、大烟、王家烟、李二烟;

怀仁县有风火台等。

堡是驻兵防御的城堡。明代在雁北、大同曾建城堡五百八十三个,各城堡设守御。以后,这些城堡逐渐成为村落。

今右玉县有牛心堡、云阳堡、红土堡、李家堡、破虎堡、残虎堡、林家堡、紫家堡、魏家堡、薛家堡、威远堡、曹家堡、周二堡、云石堡、铁山堡、黑流堡、算账堡、善家堡、上堡、下堡、庞家堡、蔡家堡,郭家堡、边家堡、方家堡、燕家堡、范家堡、威坪堡、高家堡等、其中牛心堡,就是明代兵部尚书杨博带兵修筑的九堡之一。

左云县有杨千堡、吴家堡、任官堡、谭家堡、钱家堡、玉奎堡、孟家堡、小堡子、小破堡、管家堡、周家堡、岳家堡、曹家堡、大堡、陈家堡、廖家堡、南家堡等。

大同市有智家堡、拒墙堡、镇羌堡、得胜堡、镇川堡、镇虏堡、马家堡、候家堡、墙框堡等。

阳高县有镇边堡、镇宏堡、孙仁堡、柳林堡、杨家堡、莫家堡、管家堡、镇门堡、太平堡等。

天镇县有新平堡、沙屯堡、南河堡、王进堡、谷前堡、谷后堡、保平堡、盛家堡、永嘉堡、张小堡、兰玉堡、赵小堡、平远堡等。

大同县有许堡、聚乐堡、唐家堡、西堡、官堡、王家堡、李堡、徐家堡,堡村等。

怀仁县有西安堡、南家堡、陈家堡、何家堡、段家堡、阎家堡、张家堡等。

山阴县有王家堡、白家堡、合盛堡、贺家堡、兴盛堡、庞家堡、后账堡、张家堡等。

应县有杨堡、赵堡、丁堡、新堡、赤堡等。

平鲁县有李堡、少家堡、大河堡、白家堡、迎恩堡、阻堡、安太堡等。

朔县有上团堡、下团堡、官堡沟等。

广灵县有榆林驻、车型堡、大贺家堡、小贺家堡、屯堡、登场堡等。

浑源县有王庄堡、王家堡等。

有的村名有“屯”字,屯是指屯兵屯田。早在汉代,雁北就是屯兵的重地。为了解决驻军的吃粮问题,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屯田作为开发边塞的一项重要措施。元代曾在怀仁、应县、山阴交界处的黄花梁大量屯田,并设立万户府,管辖七处屯田。

明初,冯胜、傅友德、常升也在大同组织屯田,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军屯的同时,也有民屯,商屯。以“屯”字起名的村庄有

右玉县的官电堡、马官屯、余官屯、李官屯、施官屯、消息屯、蔡家屯、曹虎屯、李景屯、傲屯、大蒋家屯、小蒋家屯,梁信屯、腊几屯、吕里屯、沙圪屯、曹虎屯、嘴流屯等;

左云县有屯军庄、双官屯、毛官屯、许官屯、胡家屯、大屯、三屯等;

大同市有校尉屯、高屯、吴官屯、王屯、贾家屯、花园屯等;

阳高县有王官屯、李官屯、北北徐屯、南徐屯、罗屯、潘屯、周官屯、张官屯等;

天镇县有贾家电、胡家屯,范家屯、代家屯、康小屯、杨家屯、谷大屯、姜前屯、姜后屯、韩小屯、左家屯、夏家屯、朱家屯等;

平鲁县有屯军沟、田家大屯等;

山阴县有史家屯、范家屯等。

有的驻军之地称为营或营盘,屯田又称营田。由“营”起名的村镇如:

大同市的元营子、小营、张指挥营;

大同县有落阵营、营房沟;

阳高县有顾家营、西营、东柳营、前营、后营、东营、西营、小二对营、两家营、定安营、随士营;

天镇县有大营盘;

右玉县有小蒲营;

山阴县有大营、元营;

朔县有旧营、小霍家营、大家营、五花营、全武营;

应县有大营、薛家营、张家营、安营、安乐营;

怀仁县有柳东营、盐丰营;

平鲁县有响水营、郑家营等。

驻军的地方有练兵的教场,今大同市村名有里教场沟、外教场沟,应县有教场村等,都是过去练兵的教场。

古代军队中骑兵是主力,因此就有许多为军事服务的养马场和养马人员。今地名中有“皂”字的,即为养马官或养马奴隶的代称。“皂”字在古代除有“黑色”的意义外,尚指奴隶。北魏在平城建都其间经常与外族发生战争,并俘获大批俘虏,有时一次就获数万之众。

如太祖拓跋珪在公元年(天兴二年)与高车(即敕勒族)的一次作战中便获“七万余口,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十万余。”北魏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置方法是以奴隶的身份让他们专门饲养马匹或从事农耕(屯田),有的奴隶亦可封为长官,专管奴隶的生产与生活。这些俘虏往往以片驻札,其驻地便习称为“皂”,其后便演化为村名。

这些村名有大同县的孟家皂、利仁皂、山自皂,倍家造(宅的转用);

阳高县的安家皂、马家皂、袁家皂、东李家皂、西李家皂、罗文皂、以及怀仁县的毛家皂等。

其次与骑兵或养马有关的地名还有阳高县的西马营、东马营;大同市的马军营、马营、马厂、马站、白马城、马庄,朔县的马营堡,右玉县的大马营、马堡、小马营,马营河,山阴县的马营庄、吴马营、新马营、马营,平鲁县的张马营,左云县的马兵村,怀仁县的马庄等。

在传通军事情报或公文时,古代设有驿站,配备有公差和快马,一旦有情报或公文,一站接一站地往下传送。以驿站作为地名的有:

山阴县的故驿、二铺、四铺;

大同市有古店、谢店、高店、小站。十里铺、十里店;

大同县有二十里铺、三十里铺、四十里铺、五十里铺、后铺;

天镇县有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

应县有城西铺、官道铺、西铺、小西铺、大西铺、曹庄铺;

浑源县有下盘铺、中庄铺、官王铺、丰台铺、沙岭铺、东圪坨铺、东王铺、西王铺;

灵邱县有冉庄铺、长城铺、铺西、白羊铺;

怀仁县有北铺、南铺;

左云县有前铺;

右玉县有十里铺、常门铺;

平鲁县有铺上;

朔县有十里铺、二十里铺等,以上这些铺、店、站,都是过去驿站的代称。

明代的军事编制是卫所制,一个卫有兵五千六百人,下辖五个千户所,五十个百户所,千户所有兵一千一百二十人。百户所有一百一十二人。卫的头领称指挥师,所的头领称千户、百户。

当时,大同为九边之首,在雁北、大同设卫十五个,有驻军八万四千多人。

今右玉、左云、平鲁、阳高、天镇县的取名,就是由卫所而转变的。右玉县在明初为定边卫,永乐七年改为右卫。正统年间,长城外的玉林卫迁入右卫,合并为右玉林卫。清雍正年间,废除卫所制,右玉林卫改为右玉县。

左云县原为明初的左卫,正统年间与云川卫合并为左云川卫,清代改为左云县。

平鲁是明成化年间设置的平鲁卫,清代改为平鲁县。

阳高县原为阳和卫,后与高山卫合并为阳高卫,清代改为阳高县。

天镇县原为天成卫,后与镇朔卫合并为天镇卫,清代改为天镇县。

今平鲁县的井坪城,就是明代的井坪所。据记载,明成化年间,余子俊为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府军务,为方便威远堡至县的运输,修筑井坪城,为千户所驻地。

由所起名的村庄如山阴县的后所,阳高县的王千户岭,左云县的榆千户岭,杨户岭,右玉县的张千户岭,大同县的王千户庄,平鲁县的六百营户、三百户,大同市的三百户营、张指挥等。

本文资料来源:原雁北行署副秘书长古鸿飞《大同地名与军事》、大同文史学者解野草《北魏平城与大同地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以肯定地说,大同市朔州市的乡镇村